思雨妹Cecilia

多筑墙头广积梗,
专注长评也产粮,
爱好广泛三观正,
一本正经逗比着。

东瀛游记:博物馆篇·一隅窥天地

游记 新选组篇·凡人歌


东京太田纪念美术馆

太田纪念美术馆专门展出浮世绘。我之前对这种艺术形式知之甚少,甚至一度觉得这种丝毫不写实的画风欠缺美感,一个上午逛下来才发现,果然是无知限制我了的鉴赏能力。在现如今看起来阳春白雪的浮世绘,最开始却是名副其实的下里巴人,甚至因为内容过于市井而一度被上流社会所不齿。直到19世纪日本开国后,浮世绘远渡重洋来到欧洲,成为日本美术流派的代表,甚至对欧洲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才终于在祖国扬眉吐气。

太田纪念美术馆环境幽静,全馆严禁使用电子设备,为了保护藏品,甚至连光线也被设置得很是昏暗。装潢富有日本风情,在一楼室内还特地设置了园林景观,碎石子也被摆出了精致的水波形状。与古典装潢相对应的是全馆大部分藏品都配备有英文讲解,可以让非日语使用者无障碍的欣赏到浮世绘艺术的精妙。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该馆的展品每月都会按照特定主题更换展品,我有幸观赏到明治维新150周年特别展,而下个月的主题也相当吸引眼球——反串艺人(女装大佬)展。试想,每月想出各不相同又引人入胜的主题、每月按着这些新奇的主题将十数个展柜全部摆满高质量作品、每月更换深入浅出又雅俗共赏双语解说词,该馆的策划团队之富有创意、藏品库存之丰富、后勤团队之勤奋可见一斑。

在幕末时期,浮世绘有着艺术以外的特殊功能——因为幕府的高压政策,民众对于国家大事既无知情权、也无言论权,浮世绘便承担起了针砭时弊、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有几幅作品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鲶鱼是引发地震的罪魁祸首,有一副画展现了两条鲶鱼拿着乐器吹拉弹唱、弹冠相庆,画家借此隐晦地向民众传达江户发生大地震的新闻。另一幅画则展现两个小孩相扑的场景,这两个孩子身上的肚兜分别绘着幕府军和新政府军的旗帜,而二人身后皆有一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小弟,身上穿的衣服分别是支持比赛双方的各家族家徽,这幅画所展现的便是新旧势力在战场上的激烈角逐、以及幕后的暗流涌动。还有一副画,一名遍身罗绮的富商愁眉苦脸,口袋里的钱纷纷长出双腿离他而去。原来是因为日本刚刚开国时,物价波动、航运混乱,工人又集体罢工,上流社会的日子很是苦不堪言。这一时期的浮世绘作品,夸张、生动、接地气。观看下来,宛如刷着江户时期的民生微博热点,实在是妙趣横生。

在明治维新之后,各路西洋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浮世绘作品又积极向民众介绍新生事物,在开启民智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有一副画吸引我和旅伴伫足许久,该画的主题是一位年轻妈妈的鬼魂深夜归家抚慰啼哭的婴儿,画面以忧郁阴森的蓝色为主基调,妈妈半透明的鬼魂带着东方气质的凄美。而画的上方却有两个憨态可掬的西方小天使,提着一个标语框,内书:“在如今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可见在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思想已经对日本民众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无神论成为了新的潮流。还有一些画看起来就颇为啼笑皆非了。很多画家往往自己也没亲眼见识过西方舶来品,但为了迎合市场,大开脑洞画出了诸如四不像蒸汽机、没车棚的火车车厢、跪在榻榻米上喝酒的墨西哥船员等等土洋结合的产物。而解说词也是一针见血——这些画家意淫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意淫。而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反向催生了画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些“温和派”描绘了推行现代化的地府,画面上不仅有新理了短发的冥王,还有坐着黄包车的骷髅、点着煤气灯的人头马、换上巡捕制服的小鬼差。当然,还有一些浮世绘中的“激进派”——维新志士西乡隆盛战死后,把新思想带进了地下世界,在冥府拳打阎王、脚踏判官,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此次展览的“扛把子”画家,就是号称“明治双壁”之一、“最后的浮世绘大师”小林亲清。小林出身下层武士家庭,在德川幕府“大政奉还”之后便失了业,迫于生计开始学习绘画,全靠自己摸索成为一代名家。小林的作品被称为“光线画”:轻轮廓、重明暗变化,在传统景物中以微妙的光感营造出丰富的意境,感染力极强。同时,他大胆引进西方技法,在题材上与当时流行的“文明开化绘”相呼应,作品风靡一时。而最让我心情复杂的,就是他为数不少的侵华主题作品,从攻占澎湖列岛、到登陆威海卫、再到“大捷”鸭绿江,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一面对作画技巧钦佩有佳、一面对画作内容恨得牙根发痒,一面欣赏精美的色彩与构图、一面恼羞成怒恨不得拂袖走人。一座美术馆,见历史、见立场、见天地、见人生,不由得百感交集。

 

东京根津美术馆

从位于明治神宫前的太田美术馆到根津美术馆,徒步只需要20分钟,沿途的街景令人大开眼界。六本木应该是欣赏东京作为科技之都、时尚中心的最佳地段。漫步街头,仿佛置身时装周秀场,周围的一栋栋后现代建筑婀娜多姿,好似T台上身着霓裳羽衣的模特,未来感与美感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人目不暇接。而根津美术馆就坐落于此。该馆的藏品主打佛教文化,但最大的特色是一个幽静的古典日式园林。在争奇斗艳的建筑群中、纸醉金迷的商业区中,居然还留有一片饱含静谧与禅意的空间,给都市极快的节奏带来一丝安宁与惬意,也为东京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对立而和谐的魅力。


 

东京森美术馆

    森美术馆位于六本木摩天大楼HillsTower的52层,拥有360度落地窗观景平台,是欣赏东京夜景的最佳位置。那天,我和旅伴在暗室徘徊良久,静静地注视着东京的万家灯火。俯瞰着鳞次栉比的楼宇、车水马龙的道路;眺望着融光暖暖、亭亭玉立的东京塔;倾听着身边各国语言的声声赞叹。良辰美景天成,让人对东京留恋万分。

同时,森美术馆还是东京现代美术的核心。在我参观期间,该馆正在展出阿根廷概念派艺术家Leandro Erlich的作品。出身于建筑师家庭Erlich,最擅长运用折射与光线,把生活中平凡无奇的陈设改造成充满错觉的奇幻空间。他的作品不仅可以远观,更需要观众参与构建,互动性极强。此次展览最具人气的装置就是“反射的视觉幻像房子”:将一座欧式建筑的外墙水平置于地面,巨大的镜面以45度角悬挂上空,观众在平面布景上摆出各种造型,一抬头就看到镜中脱离地心引力的自己正在飞檐走壁。另一个颇为神奇的装置则让观众坐在黑色的桌椅上,再利用光线折射、在隔壁一个荒废破败的教室中成像,制造出“幽灵”的视觉效果。欣赏Erlich的作品,宛如置身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不由得为艺术家的想象力折服。更为难得的是,Erlich的作品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之余,还传达出艺术家的人生感悟与人文关怀。其中一个作品是一台造型颇为怪异的电梯,四面镜子贴在外侧、轿厢里则是黑漆漆的钢筋。作者借此表达生活中的种种陈规陋习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桎梏,以及艺术家变禁锢为鸿鹄,反向放飞自己创造力的决心。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品是将一座普通的房屋改造成旋转木马,使观众无论在装置上下、身处哪个空间都会看到外面的景物在不断变化,作者以此表达希望人们永葆童心,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凡的美。

 

东京江户下町风俗体验馆

江户下町风俗纪念馆坐落于东京的文化中心上野公园,毗邻以夏荷闻名的不悔池。由于我冬季到访,池内并无荷花,但见芦苇悠悠、芳草萋萋,岸边一位街头艺人大叔左右开弓,同时用小号和电子琴演绎着一首首日本传统民歌,为这座风俗博物馆增添了不少风趣和风情。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体验馆”,因为该馆的大部分展品都可以触摸,还有配备有英文解说员向观众详细介绍江户时期的市井民俗。一楼建有等比例的草鞋铺、糖果铺、起居室、厨房等江户建筑;二楼则陈列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玩具、生活用品、立体画片等,同时还原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的陈设。

该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是一条印有“大日本国防妇人会”的布巾,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二战期间的用品,士兵应征入伍时其实非常恐惧,左右邻里的女性就会组成“妇人会”鼓励他们走上战场。在那里,他们即将成为面目狰狞的侵略者、成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成为军国主义战犯们春秋大梦中“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孤魂野鬼。然而这些女性难道不清楚她们送走的青年会踏上一条怎样的道路么?她们难道是心甘情愿地送自己的父亲、丈夫、兄弟、儿子走向这样惨烈的结局么?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只是她们没有选择。她们和遭受日军蹂躏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一样,被乱世所裹挟,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这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飞行员纪录片《冲天》中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武汉空战期间,年仅22岁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飞机受损、自己负伤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跳伞逃生,而是猛拉操纵杆,与日寇同归于尽,从而成为了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陈怀民烈士的壮举令日军胆寒、令国人动容,也令他的家人陷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他的妹妹陈乐天在得知兄长阵亡的消息后,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陈难。在人们清理敌机残骸后,悲痛的陈难得知,被哥哥击毙的日军名叫高桥,他贴身的口袋里,还装着新婚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和刚刚收到的一封家书。在信中,美惠子写道:

“不知怎的老是放心不下,想接到你的来信….我甚至有时想到不做飞行员的妻子才好,做了飞行员的妻子,总是过着孤凄的日子,内心深处尽是在哀泣着! 家里人无限挂念你,希望你好好保重身体。死并不是荣誉的事,我祈求你十分小心地去履行你的职责!”

    陈难原本恨透了高桥,也连带着恨美惠子。但她转念想到,为军国主义者驱使实则是高桥的不幸,而失去丈夫的美惠子和失去哥哥的她一样,命运都是因为战争才会如此悲惨。陈难忍不住提起笔,流着泪给美惠子写了一封回信:

“我失胞兄的心情,使我设身处地的想到你失去高桥先生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贵国军阀的错误政策之下,因此我不能不告诉你这个真相!

怀民哥坚强地猛撞高桥的飞机,和高桥同归于尽,这不是发泄他对高桥君的私仇。他和高桥君并没有私人的仇很。他们只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

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刻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因为你们国内的军阀对我们的侵略而仇很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那疯狂的军阀压迫的痛苦。 

我家里的父母都非常深切地关怀你,像关怀他们的儿女一般,不带一点怨恨。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互相友爱地握手,心和心相印连,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为这个信念而努力。”

陈难的这封信后来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刊载和广播,一时间成为了反法西斯阵营强大的精神动力。战争结束,历经了中日两国友人的努力,这封信终于在半个多世纪后被交到了美惠子本人的手中,时年已经71岁的老人激动得泣不成声,反复表达对陈难的感谢之情。正如《冲天》的评论区留言中所写,“人性可以如此壮烈让你敬畏,人性可以如此柔软让你流泪”。时光荏苒,生活在七十余年后的我们,感慨和铭记那个时代的血泪,也该深深的理解“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从来都不是一句戏言。


抗日英雄陈怀民烈士与妹妹陈难女士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三鹰之森是一个真正的童话!整个美术馆都洋溢着创造力:门票是电影胶片,消防设施是中世纪斧头,建筑外观是奇幻风格的欧式城堡,内部有阡陌交通的小路,而且全馆没有推荐的导览顺序,全靠大家体会和探索。一楼主要通过模型、胶片、和手摇互动装置来介绍动画电影的制作原理,模型精巧可爱,内容不多,但十分精悍。二楼则展示了吉卜力工作室诸位大佬的手稿和乱中有序的办公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特供的15分钟动画短片,据第二次参观该馆的旅伴说,短片会定期更换。本次短片主要展现的是探险、发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但我发现短片中,所有准备远航和参与历险的全部是男孩,女孩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他们献花——如果换做是在西方国家,女权主义者一定会声讨其中的性别歧视。结合我在长野看到的一个婚介广告,其简单粗暴的“郎财”、“女貌”择偶标准,即使在中国都会引起相当的反感,在日本却显得堂而皇之且无伤大雅。不得不感叹,在性别平等方面,东亚各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京都灵山历史博物馆

灵山历史博物馆主要介绍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最大的硬伤就是无外文导览。在京都——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际化城市,居然会有对游客如此不友好的博物馆,的确是匪夷所思。好在全馆设计独具匠心、值得一看,而且中日文化一衣带水,我凭着旅伴的现场翻译和解说词中的汉字也能对讲解内容猜出个七七八八。

该馆最为精美的文物大概是前文《新选组篇》中提到的土方岁三佩刀“大和守园秀国”,而最有趣的文物当属新选组局长近藤勇的佩刀了。这把刀完美的贯彻了近藤“质朴刚健”的性格,周身上下堪称“平平无奇”,连浮雕花纹都十分少见。解说词则现场演绎何为“卖队友”的最高境界。展柜上方有一张刀柄的大特写照片,可见其磨损得至残破不堪,防滑带上还泛着可疑的白光,文案曰:此为近藤手上的油脂。这仿佛是一个邋遢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鞭尸近两百年的行刑现场,气氛一度令人窒息。这把佩刀和璀璨夺目的“大和守园秀国”并列摆放,对比伤害惨绝人寰,显而易见,土方先生是一位优雅考究的精致boy,近藤师傅则是不拘小节的糙汉癌。果然,“佩刀就是心灵的镜子”,日野荞麦面老伯诚不我欺。该馆还留有近藤一首诗的手稿,大意为“夙兴夜寐都想为主君分忧,腰间的刀十年未敢卸下”,看罢此刀,我对近藤的鞠躬尽瘁深信不疑,他腰间挂了十年的刀,八成就是展柜里这把了。(局座:放肆!我不要面子的啊!总司,砍她!)

该馆另一大特色,就是还原历史事件的模型,其制作之精巧,不愧为手办界的玛莎拉蒂。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演绎新选组扬名之战、池田屋事件的模型。在幕末时期,高举“倒幕”旗帜的除了维新志士外,还有不少为非作歹、拉大旗作虎皮的宵小之徒。池田屋事件,即代表幕府维护京都治安的新选组,在池田屋酒馆对这些乌合之众进行的一次集中清剿,放在今天,相当于一场“打四黑除四害联合收网行动”。

模型虽小、五脏俱全:桌椅门板,或倒或折、或破碎或染血,细致入微;杯盘狼藉,或酒或米、或满溢或倾覆,形态各异;屋内屋外、廊上庭间,执旗者、警戒者、搏杀者、遁逃者、追击者、负伤者、呼号者、自尽者,栩栩如生。区区一个手办,不仅还原了历史,更看遍世间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旁边还有一块电视屏幕,播放着模型中新选组成员的姓名、武艺流派、性格特点,夸张的特效配合着激动人心的音乐,宛如热血动漫或者大型电玩的现场版,让观众对这段历史过目不忘,寓教于乐的能力堪称登峰造极。

灵山博物馆的纪念品魅力不逊于展品。墙上的壁画气势恢宏;设计感极强的文件袋触发了我的选择困难症;各具特色的Q版卡通明信片令人爱不释手;皮影戏风格的手机贴、开关装饰贴,则把现代的简约干练和幕末的时代伤感完美地融为一体。忍不住感叹日本文化产业的发达,所有纪念品不仅设计新颖、质量上乘,更是价格合理,能激起游客强烈的喜爱和购买欲望。我和旅伴在离馆之前流连忘返,钱包急剧瘦身、内心异常满足。


文件夹


开关装饰贴,冲田总司

 

京都铁道博物馆

一路上总听旅伴说:日本人对铁道有一种旁人令人费解的钟爱。之前不以为意,直到来京都铁道博物馆一看,嚯,爱得真是深沉。该馆分为室内和室外展区,室外陈列着铁路运输发展史上的各阶段列车实物,后院有一个扇形火车库“梅小路车站”的复原建筑,纪念品中心则由历史建筑“旧二条站”改造而成。室内展厅的一层被布置为火车在日本的发展史,博物馆贴心的制作了很多卡通动画片,画风明快可爱,配合上声优戏剧化的解说和火车形状的进度条,冷门知识也显得引人入胜;各个时期的火车零机械和零部件也陈列在一层,观众可以现场亲手操作和驾驶其中的很多展品,对于机械工程爱好者应该极具吸引力。然而我作为一无所知的文科生,除了被金属家伙撞击的“锵锵”巨响吓得魂飞魄散之外,完全是一头雾水。展厅二层最吸睛的当属一个巨型轨道系统模型,其规模之宏大、细节之精美,算得上手办界的劳斯莱斯。整个手办的占地面积大概二三十平米,布景涵盖了山区、乡村、内陆城市、沿海城市,景致、人物各有千秋;交通建设包括高架桥、涵洞、车站,列车车型则从到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直至高速铁路一应俱全。我本次旅行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观展时间太过紧张、错过了布景的定时表演,没有看到万车齐发的壮观的场面。出乎意料的是,闭馆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惊喜。

    夜幕降临,旧二条站退去了白天的古朴,灯光为她换上华裳,她将用盛大的声光秀迎接冒着严寒到来的观众。表演由博物馆的吉祥物——软萌的肥啾列车员开场,车站的数张老照片和现在的建筑遗址分毫不差的重合。旧二条车站,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文化先河的开创者,带领我们踏上了岁月的旅途。

    在第一个章节,建筑的窗户化为列车车窗,带领观众在旅行中看遍大千世界,春有落樱秋有红叶,夏有凉风冬有瑞雪,美景如画、音乐如诗,浸透着传统东方文化特有的烂漫与舒缓。倏然,第二章节开启,音乐变奏,画面激昂,车站木质的房屋和纸糊的京格窗子在时代的浪潮中改头换面,变为西式的红砖洋房和廊柱飘窗。开天辟地,沧海桑田,而列车仍不知疲倦地继续奔向明天。

    旧二条车站的位置正是多条现代化铁路高架桥的必经之处,在观众的头顶,新干线列车不时呼啸而过,为音效注入了一抹喧嚣的现实感,更为这个时光的故事增添了一丝穿越般的梦幻与沧桑。表演结束后,车站化身为一个璀璨的八音盒,配乐也变得安宁而抚慰人心,随着音乐不断转动的齿轮,正是火车的车轮。天地万物逆旅,光阴百代过客,它见证过人生,承载着希望,走过寒来暑往、走过天翻地覆、走过战争与和平、走过高峰与低谷,轮转不停,旅途不殆,历久弥新,一往无前。



评论
热度 ( 8 )

© 思雨妹Cecilia | Powered by LOFTER